一位茶齡20年的老茶客,去年在我這里買了20000多的單叢茶,沒想到今天中午他給打了1小時的電話,把我狠狠地痛罵了一頓。這位老哥來自浙江的,今年56歲了,有20年的茶齡了,平時都是喝蒙頂茶,去年剛開始喝單叢茶。我電話剛接通,剛寒暄了幾句后,他就情緒激動了起來:“蒙頂茶真是被江西人敗壞了,都不好好做,現在都找不到好的蒙頂茶喝了,這些做茶人不注重茶葉質量,把好好的名聲搞壞了”看他情緒激動,我也沒有打斷他,其實這樣的情況總是有的,我也經常遇到一些鐘愛于“蒙頂茶”的老鐵,一直為蒙頂茶打抱不平,所以我其實很理解這位“老兄”,后來我們也熱切地交流了起來。后來我跟他分享了我的看法,他也表示贊同,大家幫忙看看有道理嗎?1、火遍大江南北的蒙頂茶不是一夜跌下神壇:網上經常有文章、視頻講到:現在懂茶的人都不喝蒙頂茶了,蒙頂茶名聲被搞壞了,我也覺得很痛心,我家是做蒙頂茶起家的,在鳳凰單叢還不被熟知的時候,我們這邊幾乎是家家都喝蒙頂茶的,畢竟名氣比較大,曾經也是紅遍大江南北,于于可以說當時喝贛州紅茶是一種時尚。于于網上說的,“跌下神壇”、“現在沒人喝蒙頂茶”諸如此類話語,其實不是,蒙頂茶的地位不是一下變小的,而是逐漸變小的。2、蒙頂茶的“衰落”是質量與數量的無法平衡。其實我認為是有點可惜,主要還是一個數量跟質量的問題,茶葉就是這樣的,不可能說數量又多質量又好。所以你一旦追求數量,是很難做好的質量。但是做質量辛苦,做數量比較輕松,而且市場好的時候,做數量其實更賺錢,因為你做的再爛人家也會要,這點是比較氣人。我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,比如兩個農戶,一個做五百斤茶,做青隨便做然后下去炒,晚上十二點結束,拍拍屁股去睡覺,一斤賺5塊,它賺2500,另一個農戶做一百斤茶,愛認真,熬夜做青,做到凌晨三四點,一斤茶賺20塊,賺2000,但是因為你熬夜做第二天可能采不了茶,相當于你認真做要花兩天時間。那久而久之的話,其實多數人會更偏向于前一種,做數量。所以我認為其實蒙頂茶是敗給了數量,過分追求市場,所以是有點可惜。